首页 资讯

腹泻吴南京  症状

发布时间:2023-07-12 10:08:51来源:个人图书馆-昆山同德堂邹医

吴南京 2021-05-04 03:18

图片

腹泻


【资料图】

图片

腹泻(一)

概论

腹泻,又称泄泻,指大便次数增多,大便稀不成形或水样的症状。

引起腹泻的病因很多,有外感、疫毒、情绪、饮食、寄生虫、久病等等因素都会发生腹泻。虽说腹泻的病因很多,但病机总是因为脾失健运,大肠传导亢进,水湿下趋而成。前人讲泻下是湿,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
对于腹泻的鉴别,主要从便质、大便气味、排便感等方面进行区别。

便质方面,有完谷不化、水糊样便、清水样便、脓血样便、柏油样便、泡沫样便等情况;

大便气味,有无气味、溲臭味、恶臭味等;

排便感异常,有肛门灼热、里急后重、肛门坠胀、排便不畅、大便失禁等。

完谷不化,指的是大便中有没消化的食物(严重的则是吃进的食物几乎完好的拉出来),这是阳虚为患。人身体的气化要有阳的动力,也要有阴的物质基础。阳虚则气化不利,胃不腐熟食物,水液不能代谢,于是吃进去的食物就随之外排。完谷不化的大便,大便气味大多没有什么臭味。气阳主升发,气阳两虚的人,气机下陷,大多会见肛门坠胀,治疗重点在于补气温阳,收涩止泻,另外还要加些许风药以促进气机的升发;水糊样的大便,主要是湿邪为患,大便的气味上臭气不重是寒湿,臭气重是湿热。湿热为患,多会见里急后重(已经没有大便要拉了,还是感觉要拉大便一样的坠坠感),但湿邪日久的治疗,单纯祛湿效果不好,因为是肾气亏虚无力气化才生湿,所以治疗的重点在于固肾温阳,祛湿反而为辅;清水样的大便,主要从气味上来区别寒热,如果大便气味不重是寒,恶臭则是热,比如《伤寒杂病论》中的承气汤证,讲到的“热结傍流”,也是水一样的大便。但是寒症的见大便量多,而热结傍流大便量少;脓血样便,主要是热毒,热邪化毒和没化毒是大不一样的,仅是热邪没化毒,肠道还没有受损,而见脓血样的则说明肠道已经受损,比如痢疾、肠癌。所以热结和热毒大不一样,治疗上也不一样;柏油样便,主要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,比如饮酒太过的胃出血,多会见这样的大便;泡沫样的大便,指的是排出的大便有一些气泡沫,这是外感病为主,是外感病邪入里的表现,治疗得内外兼治,不散外邪腹泻不愈。喻嘉言用“败毒散”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(柴胡、羌活、独活、生姜、薄荷、前胡治外,川芎、枳壳、茯苓、桔梗、人参、甘草、生姜治内。这样内外两治,疏散表邪,表气疏通,里滞亦除,其痢自止)大便就是有泡沫的。但大便有泡沫有寒热之分,治疗上不能都统一用喻氏的败毒散来治疗,比如偏热可用《伤寒热》的“葛根芩连汤”加味治疗,热重可加蒲公英、白头翁、秦皮、厚朴、木香等。

另外,对于腹泻和痢疾的治疗,《张氏医通》所论颇详,可以参阅。

有虚要补;久泄要固要养;气陷在于补肾升提;邪重在于祛邪为要,不能止泄,如用收涩药止泄反而留邪不出,加重病情,治疗在于通利为治,用通利法治疗腹泻,主要是针对实邪,中医上称为“通因通用”。这是腹泻辨证治疗的大体方法。

腹泻(二)

虚泻

虚泻指的是病人元气亏虚无力固涩大便的腹泻,虚泻有新久之分。不见得久泻就一定是纯虚,而新泻就一定是纯实。虽说是虚泻,纯虚者少,多以虚证为主,同时兼见实邪者。因为久泻一定属虚,这是必然之理,但虚中挟实多见,比如肠癌、慢性痢疾等见腹泻,就是虚中挟实;而病人素来体虚,再遇某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腹泻,虽说是新泻,但因为病人体虚的原因,治疗新泻也要补,要不会久泻难止,更损人元气。

腹泻和便秘一样,都是人体气化功能紊乱的问题。有人会问“便秘可以说气化不利,那腹泻和气化又有什么关系?”尿和大便同样是人体的气化外排的产物,人受寒尿不出用“真武汤”、“五苓散”、“苓桂术甘汤”等温阳利水来治疗,谓为“气化不利”,那么肾气亏虚的尿频、尿失禁、遗尿、尿崩等等见尿排次数过多的情况,难道不是气化的问题嘛?学习之要,切不能在一个点上把眼尖盯死,读《伤寒论》,如果脱离《黄帝内经》《神农本草经》《难经》等内容,就伤寒而伤寒,这样的学习方法,到头来只能机械的对应条文的套方治病。把灵活变化的中医辨证精神学死了,但为了面子问题再来一句“方证对应是辨证的尖端”来撑下面子,弄得笑话百出。

因为气化问题是维持生命的根本性问题,治病的目的是为了恢复气化而保命。所以,不论治疗什么疾病,如果连“气化”(新陈代谢)这个问题都没弄明白,就说技术如何高明,多不可信。中医是可以说得明明白白、清清楚楚的,不是那些不了解中医而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用中医治病糊里糊涂。

虚泻,病情上,一是气机下行,二是虚能不固涩。所以治疗虚泻在于补益升提、固肾涩肠为主要大法。但久泻而多虚多瘀,所以对于虚泻的治疗,还要考虑到气血的和畅问题,常见有些人久泻数年,多方治疗不效,也有些药方思路对证,但不效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考虑到虚中有瘀,气血不畅,使吃进去的补益之药不能周运全身,气化功能不能提升,所以无效。

泻下伤阳为主,所以虚泻多以见气阳两虚为主要见证,阳虚则多挟湿邪。但也有因久泻伤阴的,所以对于虚泻的治疗不能过用温燥药,那怕见湿也不能化湿太过,以免伤精。

气虚腹泻

气主升发,气虚则身体的气机升发不足,由是下陷;气虚则气化不利而生湿邪,湿性趋于下,所以气虚腹泻,多见挟湿,治疗当以补气运中为主,治疗气虚腹泻见湿邪当以燥化芳化为主,少用渗利药(在气虚腹泻中应用渗利药,主要见舌苔水滑样的明显水湿之邪,但也是中病即止,不能过用,因为渗利药的药性下行,腹泻也是气机失升,过用反使气机更陷)。气为血帅,气虚则无力运血,从而瘀血内生,所以治疗气虚腹泻要适当的加些活血药;血为气母,血滞则气滞,所以治疗气虚腹泻还得配合理气药。

史某,女,产后两个月,因为月子里受外感,出汗过多而伤气,见腹泻不止,去某医院治疗,以为是肠道感染用抗生素输液治疗,腹泻更甚。于是求治于中医,中医治以补气收涩药,腹泻止,但见腹胀难受,胃口全无。中医又治以消食宽中理气,又见腹泻反复,并且乳汁量明显减少。2010年冬天到横店集团医院找我治疗,见病人脉浮弱,稍用力按则脉空空,两尺无脉。神疲气短,动则汗出,腰酸软,舌淡,苔稍腻。此为气虚不固,因两尺无脉,这是肾气亦亏,治疗当补气和固肾结合为治本之道。此种脉浮,不能当外感治,是虚而不固造成气机外越,气不足则升提无力,所以腹泻不止。生黄芪、党参、仙鹤草、石榴皮、狗脊、菟丝子、补骨脂、炒山药、陈皮、厚朴、紫苏叶、当归。一周后复诊,病人告知用药一剂见腹泻止,其他症状也明显好转,现已无不适,只是乳汁量少。见原来外浮之脉已内潜,于原方中加枸杞子巩固治疗。

本案的病机很简单,不外是产后伤气,只是初以抗生素输液治疗,反更伤气。后来中医的治疗思路是正确的,因为没有考虑到气血的畅行问题,所以药后见腹胀。见腹胀只要在原来的处方基础上加些许理气调血就可以,但医生治以消食理气,又使稍有些恢复的元气又消耗,于是又见腹泻。我用生黄芪、党参、仙鹤草、石榴皮、菟丝子、补骨脂、炒山药大剂补气固涩药收涩气机,再加一味紫苏叶升提气机;另加陈皮、厚朴、当归调理气血。二诊时再加一味枸杞子以养精,使精足生血而乳汁有化源。

阳虚腹泻

阳虚为气虚之甚,气虚日久会发展成为阳虚。特别是素体阳虚之人,再遇外寒的腹泻,则会马上转化为阳虚腹泻,如不及时温阳,腹泻日久则损元气根本。

某男,农民,金华乡下人,夏天野外劳作,口渴腹山涧冷水见水泻不止。到医院诊为肠伤寒,考虑到汗出和水泻使人脱水,输了大量的生理盐水和葡萄糖,另外对症治疗。治疗三天无寸功,急转院到金华市区某大医院治疗,又治疗两天,效果平平,病人胃口全无,纯见水泻,水样大便无臭气味。家属见此叫我去医院看下。见病人面色苍白,四肢冰凉,两眼深陷。舌淡暗无苔,脉沉弱几无。此是阳随水脱,治疗当回阳救逆。急速温缚小腹关元、气海等穴位以固涩阳气,并用手指按摩头顶百会穴升提气机。另开处方:生黄芪、党参、干姜、炮附子、补骨脂、炒山药、陈皮、当归、生姜。药后腹泻渐止,但人还是一样的神疲无力,此为泄脱元气,补益元气得有一个过程,又住院一天,病人腹泻止,见精神亦好转,考虑到经济问题出院,带一星期中药病人自行回家煎服以巩固治疗。

人之生命和自然一理,夏天阳气外浮,身体内阴重。再加上野外劳动,热能外散,身体内的阳气更不足,此时服山涧冷水,使中阳速伤,于是造成水泻不止。用药上干姜和生姜并用,在于温中散寒。生姜和干姜同是姜,但作用大不相同。生姜走而干姜守,走则散寒化湿,守则温中。

对于本案的治疗,切不能用渗利药,那怕见水湿(现在病人治病的流程,是先看西医,西医不效再看中医,中医不效再看中医专家,中医专家治疗无效果了再到处寻找民间中医以求神奇效果。腹泻的西医治疗,首先都会考虑到病人脱水,多会用输液治疗,如果病人阳气亏虚无力气化,再加大剂量的输液,反生内湿,所以经西医输液治疗后的阳虚腹泻多见挟湿),亦不能用利尿药来渗利,而是要用补气温阳为主,促进气化,疏通气血,使体内的水湿之邪自化,如果再用渗利药来利尿,病人阳气更伤,病更重。有人见叶天士说“通阳不在温,在于利小便”,把此话当为圣旨,要知叶天士所说的利尿通阳,是针对湿温病。湿温病人,因为湿邪阻滞了气机,人体内的阳气不能外达,见四肢不温,用利小便的方法,水湿之邪一去,则阳气外通,是针对邪盛,而不是针对本虚。

精亏腹泻

精亏腹泻多见久病或久泻,久病伤肾,肾精亏虚的腹泻,治疗上不仅要温阳,还要养精。

某男,65岁,一天三四次的水糊样大便已有近二十来年,久治不愈。形体干瘦,舌暗老,苔薄。脉沉涩无力。对此病情,治疗当阴阳并补。炒山药、党参、生黄芪、菟丝子、黄精、枸杞子、干姜、巴戟天、补骨脂、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当归。治疗半月,效果平平,但病人见舌上有苔,舌质转红,亦不见原来的苍老样。原方减黄精、枸杞子,再加大炒山药,每剂用炒山药达100克。又治疗半月,腹泻渐止,病人体重经治疗一个月,增加了三斤,面色亦不会像原来的苍暗而转红润。我再减炒山药用量,加黄精和枸杞子,病人没见再腹泻,又治疗近二十来天,病人体重又增加了两三斤。

本案治疗,我初以黄精、枸杞子两药养精,因药过腻,所以效果不理想,后改重用炒山药治疗,大便见止。可见养精之要,初治之时不能过用腻药,得以党参、山药、菟丝子等润而不腻为上,等到病情好转,人的气机运转得利,才能更加腻药养精。

另外对于糊样的大便,上厕所后见大便粘在马桶边上很难冲掉,很多人谓之为湿邪,治疗以利湿来治,时见病情反而加重。这是因为利湿药伤了阳气,气化不利,水湿更内阻。时下网络上的小道消息到处都是,特别是关于单味中药(或食物)的功效过大的夸张,比如对于体内湿浊重的人,会说薏苡仁效果如何好,于是很多人到米店里自行买来薏苡仁煮粥吃,没想到吃了薏苡仁,湿邪不但没见减少,反而湿邪更重,这就是因为过食利尿药伤了阳气,阳气不足,体内的湿邪更不能化。所以对于长久性的大便粘滞或水糊样大便,治疗上一定要从肾论治。肾气足则气化足,虽见有水浊之邪,也应在固养肾气的基础上酌加些许利湿药就可。肾主气化,脾主运化,水湿之邪的气化之本在于肾,但运化之制在于脾,所以对于粘便或糊样便的治疗,治标的重点不是利湿,而是燥化和芳化健运脾胃。

腹泻(三)

邪实腹泻

邪实腹泻,如邪实的咳嗽、呕吐等一样,都是身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自然反应,把身体内不好的物质排出体外。对于腹泻作用于身体自我保护的表现,如《伤寒论》中讲到伤寒数日,后来见腹泻而病愈,这是身体机能逐渐康复,促使体内的邪浊外排,从而病愈。还有《伤寒论》的太阴病篇讲到“太阴之为病,腹满而吐,食不下,自利益甚,时腹自痛,若下之,必胸下结硬。”这种腹泻其实也是身体自我保护的表现。因为人受寒后,中焦失运,影响水谷的消化和排泄,阻滞在体内的水谷和食积是病理产物,是邪,得外排,所以人见吐、泄,不就是为了把体内的病理产物外排。

对于邪实的腹泻,治疗上有人会问“这是机体的自然保护,那么治疗上通因通用,再用排泄药促进大便外排,把病邪祛除出去,病不就好了?”对于这个问题,要看身体元气的虚实,如果身体元气足,是可以用通法进一步快速把病邪外排,但是如果身体的元气亏虚,就得扶补元气为上,比如上述太阴病篇的腹泻,就得用温阳法来温中才行。因为病人是受寒后伤了阳气才引起中焦失运的腹泻,如再用下法排便,就会更伤阳气,中焦更不运,而发生“胸下结硬”。而对于“承气汤”证中所表现的热结傍流,也是见下清水样的恶臭大便,如腹泻一样,这是热邪内结得很严重,治疗得及时把体内的热结解决才能保津液,所以用大承气汤攻下通便。

人的死亡,不外是极虚和极实。极虚是元气亏虚到极限,见“五脏绝”;极实是见病邪大实到极限,使人的气化功能崩溃而死。所以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,治病总不外是见虚用补,见实用攻。比如癌症的化疗(攻邪),也要先做一些体检,如果白细胞计数太低不能化疗,就是说明了人体的免疫力(元气)不足,不能攻邪。中医治病也一样,体虚得补,不能再攻;邪实得攻,不能再补。《黄帝内经》中所说的“虚虚实实”,讲的就是虚了再攻,会使身体更虚,病邪实了再补,会使病邪更实。但疾病纯虚少,纯实也少,多是虚中见实,实中挟虚,所以对于身体元气的虚实和病邪的轻重进行扶正攻邪,处方(不仅仅是用药治疗,还有运动处方、针灸处方、饮食处方等等也是处方,切不能一见处方两字就马上机械的联想着中药)中的攻补比例针对性强,治疗效果就理想,针对性不强,治疗效果就差。如果治疗过程中,见邪只攻,不审实中挟虚,治疗只一味的攻邪;或见虚不审邪实,只蛮补。这样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。另外在治疗过程中,医生的处方已经很对症,但因为病人的运动、情绪、饮食、起居等诸多因素不对症,也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。比如一个浙江人见阳虚有湿,治疗用扶阳化湿,用药的比例等问题也处理得很好,在浙江时治疗效果理想,因为病人有事到东北出差,东北的气温比浙江低,治疗效果就没那么明显,如果再加上受寒,那怕是在治疗过程中,病情也会加重。所以要治好病,不易,不单单是医生的问题。

寒结腹泻

寒性趋于下,受寒则伤阳,《伤寒论》中的太阴病,症状上见到“腹满”、“食不下”、“时腹自痛”等症状,这说明不再是单纯的阳虚,而是邪实也很明显。书中虽说用“理中汤”(人参、干姜、炙甘草、白术),但理中汤中所用的人参(其实是党参)、炙甘草、白术,这三味药都是滞而不通的,对于寒结的治疗能温阳,但不能疏通气机。所以受寒后见胃脘不胀的腹泻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,有些人迷信于《伤寒论》,过分的强调《伤寒论》的完美性,用其处方机械套方治疗效果不好,也不会去思索为什么无效,反而是大打口水仗。实在没有这个必要。记得2011年冬天,北方有一个民间中医,就是一个迷信于《伤寒论》的人,有一朋友吃喜酒而见胃脘痞胀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套用理中汤治疗,病人诸症反而更严重,来网络上问我为什么明明很对症的治疗,会没有效果。北方的冬天冷,屋里都有暖气,酒后人身体的毛孔开泄,人一现屋,气温骤降,于是外寒就进入体内。吃喜酒,都是大鱼大肉,食积中焦,一遇外寒就见中焦失运,所以见胃脘痞满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治疗不能用温中,而是要温运散邪。因为对方过分的看中《伤寒论》于是我教对方用生姜代干姜、用苍术代白术、炒山药代炙甘草,再加厚朴、焦三仙、半夏、当归。病人一药而愈。

本人平时会喝点酒,2018年正月里较冷,天青坑那山里更冷,有时为了给病人煎药要摸水,也是酒后受寒,见腹泻。一次去小李村长家里吃饭,因为她老婆受寒见背痛,叫他弄生姜煮糯米酒治疗,我亦喝了两杯,酒后不一会,见腹中转气,肠蠕动加快,放了两个屁,腹泻就愈。十天前我去开车杭州,因为天气已经较热,车里更是闷热,我开着空调,下了高速后,车子行速在六十码以下时,我再把车子的窗户打开,于是受寒,晚上半夜里亦见腹泻,于是吃了两支“藿香正气水”,亦一样一药而愈。

寒结腹泻的大便气味多不太臭,主要是见腥臭味为主。如果腹泻成水样并且大便腥臭味(腥味不重)治疗重点在于温。但有的病人会见大便馊臭味,这是明显的食积,是寒积为泻,治疗就得温化中焦食滞。

对于寒结腹泻的情况很多,特别是天气火热的夏天,喝冷饮、冰啤酒会直接受中阳而生内积;空调冷气在用,人在温差很大的生活环境里出入,易受寒而腹泻(有的病人还很明显的“太阴病”见症),治疗以温散为主。特别是江南多湿,夏天到了,雷阵雨很多,大地被太阳晒得很热,一阵雨下来,水气马上充满整个生活空间,所以治疗时还要考虑到湿邪和寒邪互结,藿香正气水、午时茶颗粒等湿散的药,都是很理想的选择,本人时常开车到处跑,所以车里对这些常中成药、针灸针等是随车必备的。

湿邪腹泻

湿有分寒热,寒湿之泻治疗当温化寒湿,湿热则清热利湿。

上述的寒结腹泻,虽说寒结多挟湿邪,但也不见得所有寒结都会挟湿邪,并且寒结腹泻,主邪是寒,不是湿。而寒湿腹泻主邪是湿,所以治疗上还得以化湿为主,温阳为辅。如果温阳太过,反使药热和体内的湿邪相合成湿热,病情变得更复杂。

而湿热腹泻,要区别是湿重还是热重,还是湿热并重。

某妇,金华人,平时高兴参加驴友群去户外活动。一次在户外淋雨,见腹泻不止,大便清糊样,四肢不温,一身尽痛。回金华后急来我门诊部治疗,见病人脉沉弱而见涩浊,两尺几无。舌淡暗,水样滑腻苔。这是寒湿内阻,治疗得温阳化湿,因为受外寒,还得宣肺外透。用俞江西的“逆流挽舟”思路,但用药上以温化发散为选。生黄芪、生姜、紫苏叶、苍术、茯苓、炮附子、补骨脂、当归。药后病人微微出了些汗,诸症随之而解,腹泻亦止。

以前金华双龙桥头有很多龙虾小吃店,每天夏天总会有很多人去那里吃油炸并且加很多辣椒的龙虾,再喝着冰啤酒。有次一个和我时常混酒的酒友吃了冰啤酒和小龙虾,见肛门坠胀难受,腹泻不止,一次一点点大便,但一会又要去,整夜坐在马桶上。不得已去医院治疗,医院诊为急性肠炎,经医院治疗后病愈。但此后稍吃点辣椒或火气重的就见肛门坠胀难受的腹泻。去医院数次后,诊为慢性肠炎。后来求治于中医,效果平平,如此治疗了一年,还是不见好。病人很聪明,我当时年青,时不时的穿花衣服,讲话也会没个边际,根本不像是传统中医的形象,很多金华人都不敢找我治病,和我一起混,生病了不找我治,主要还是不信任。医生和病人之间是相互观望的,见对方不信任,我也就看看不说话,反正不是我生病。此酒友观望我一年,见我的确治疗了一批疑难病,觉得我会治病了才来找我治疗。我见病人前中医所用之药大多以黄连、马齿苋之类的药为主,湿热结滞在内,黄连性滞,不太适合的,香连丸中加用木香,就是用木香的疏通之性制黄连的滞。我诊病人之脉,见体不虚,于是用一味地蜈蚣草治疗,取新鲜地蜈蚣草一公斤左右,洗净,捣烂,再用干净纱布绞汁服用。病人吃地蜈蚣草的鲜汁后,见腹绞通不已,不会泄下大量黑绿色大便。感觉身体有些乏力,于是用中成药“补中益气丸”和“香连丸”服用。此后病情没再反复。

对于清热解毒药或清热养阴药的应用,如果有新鲜的,用新鲜的药汁治疗,效果要好得多。鲜地蜈蚣草治疗痢疾、急性肠炎效果很好,一般一次就愈。这是我老家的民间偏方,记得20年前有一次我喝糯米酒(浙江的糯米酿的酒,称为黄洒或红曲酒,性湿热)和辣椒,亦见肛门坠胀难受的腹泻,记得那次较严重,大便中见脓血,母亲到野外弄了些地蜈蚣草绞汁治疗,一药而愈。如找不到地蜈蚣草,用新鲜的马齿苋绞汁治疗,效果也很好。本人治疗肠癌见大便脓血样,也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一味鲜草药汁治疗。但鲜草药汁不能和中药汁混合服用,时间要隔开一小时以上。

某男,15岁,患湿温,低烧七八天在医院治疗不愈,家长带到我门诊部治疗。病人自述大便一天六七次,大便量少,粘滞不畅。舌淡胖,苔腻,舌面上有数粒降红的瘀血点(这是伏热)。脉浊稍数。尿不畅。身体困乏无力。此为湿邪闭阻阳气,阳气不能外达才见身体困乏,湿邪粘滞,敛邪难散,治疗当分消湿热,叶天士所讲的“利尿通阳”就是针对此症。生薏仁、茯苓、滑石、木通、厚朴、黄芩、紫苏叶、姜半夏、苍术、石菖蒲、补骨脂。治疗两天,效果不是很理想,考虑是在医院里输液太过伤了阳气,阳气伤则气化不利湿反更重。于是再加一味生姜温中散寒促气化。药后尿畅,大便转硬,体温随之而退。

先贤所说的“利小便以实大便”,主要针对湿泻,并且元气不虚为前提。切不能一见腹泻就用利尿药,要不利尿更伤阳气,阳气亏虚病更不能愈。

肝郁腹泻

肝为肾之门户,一身阳气的萌发点,情绪郁闷则肝气不疏泄,一是阳气就遏于下不能升发,从而发生腹泻。对于肝郁腹泻的治疗,前人有“痛泄要方”(药用白术、陈皮、防风、白芍)。所谓的痛泄,指的是见腹痛则泻,一阵腹痛马上去厕所大便,一天内如此反复。肝郁则脾虚,所以痛泄要方中用白术、陈皮理中;白芍平肝,防风升发气机以疏泄肝气。处方中白术、白芍合用能养阴,主要是考虑到泄后伤阴。但要知道,气机的升发在于阳气,用药过阴反不利气机的升发。至于说到痛泄,受寒见痛泄更多,不独是情绪郁闷。情绪郁闷的腹泻,主要以见胃脘痞胀、胸胁胀痛、太息等症状为主要见症。所以学习前人的处方,不是单纯去死记硬背,而是要多角度去思索。

陈某,女,流产失养,月经错乱,后来又患严重的妇科炎症,对性生活也反感,于是丈夫有了外遇。一次丈夫偷情被其现场逮住,陈某大吵一架,后郁闷成疾,见纳呆、腹胀、乳房疼痛不已,大便失调,时而一天十数次大便,时而一星期都不要大便。时而会见痛泻,痛泄时会发身体会发热,但基本情况下不见痛泄。神疲、腰酸如断、面灰暗而长痤疮。此为肝郁化火,治疗得疏肝清透为治标。虽说病人流产后失养有体虚见症,但因标急,治疗当以治标为主,治本为辅。狗脊、杜仲、益母草、郁金、紫苏叶、肉桂、神曲、生麦芽、苍术、川芎、当归、红花、败酱草。针刺内关、三阴交、太冲、中脘,泻法。治疗数天,诸证大见好转,腹泻也止,后再调整处方,加大补益之品治疗,治疗两月余而安。

对于肝郁的治疗,多从“逍遥丸”的思路,或用大剂香附、枳壳等理气药为治,往往开始治疗时效果较好,时日一久反见病人精血大耗。比如治疗乳房增生疼痛,多以柴胡、香附、橘叶等理气药为治,病人开始治疗时效果很好,服药一剂就见乳房不再疼痛,但后来没效果,并且月经量也见减少以至于月经两三月才行。这就是过用理气药燥血太过,伤了精血。

另外对于肝气郁结的治疗,一定要审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血脉的行畅问题。气为血之帅,血全靠气的推动才能行。但反过来,血为气之母,血行则气也行。特别是郁久则血瘀,治疗时反而要用通血药以行血,血行则载气而行,这就是行血以通气之理。本案病人郁结已甚,治疗如再过用理气药,不知运中行滞和活血通瘀,只更伤精血。

针刺和中药的结合,对于气血郁滞的治疗,效果要明显的提高。针刺无补法,治疗的作用在于疏气机,所以针药要结合应用。

人是一个形神一体的有机整体,神志会直接影响肉体,但肉体也会直接影响神志。有人说心病要用心药医,有一定道理。但通过治疗肉体也治疗神志。比如产后忧郁症,这就不是单纯用心理治疗可以有效的,还得用食药补养,促进五脏平衡才能治愈。而对于心理治疗的问题,也是仁者见仁,现在的心理医生,真的能给人进行心理治疗???弄一堆书面题目叫病人做,再进行评判,讲一些不痛不痒的大道理,这样的治疗谁都会。一个真正的心理医生,必定是参透人性,看透人心的高人。对于心理治疗,张子和是高手,有空可以看看他的《儒门事亲》,另外古名医的很多医案也都有很多心理治疗和中药治疗配合的医案,比如《古今医案》《名医类案》等书中也有不少这样的案例,不要泥于现在心理学的书面题目。

腹泻(四)

疫毒腹泻

疫毒腹泻,可以理解为现代医学所说的肠道感染性疾病,指的是食用了有疫毒的食物造成急性腹泻,痢疾、肠伤寒、藿乱等疾病都是疫毒引起的腹泻。

对于疫毒腹泻,最早提出的医家是陈自明,他在《妇人大全良方》中说“又有一方一郡之内,上下传染,疾状相似。或只有一家,长幼皆然;或上下邻里间相传染;或有病同而证异;亦有证异而治同。或用温剂而安,或用凉药而愈。有如此等,是毒疫痢也。治疫毒痢者,虽当察五运六气之相胜,亦不可狎泥此说。且如运气相胜,岂毒偏于一方、一郡而独于一家、二家者乎?”陈氏并且对疫毒痢的治疗也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。(《妇人大全良方》是一本很好的书,所说主要论述妇科,但书中有很多新意,比如现代中医药大学《方剂学》教材中,用于外科的名方“仙方活命饮”,就是出于本书。可见古时这名医,是没有分科的,看似以妇科出名的医生,其实也是一个各科精通的大家)。

到了清代,名医王孟英把大量藿乱病例治疗心得,整理成《霍乱论》一书,把霍乱的病因、病机、治疗等方面的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系统的论述;而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,对疫毒腹泻方面的病因,主要归于水源。其中说到浙江本来就是湿热之地,夏天不时阵雨,下雨时山涧水急,饮用水就会污染。因为当时没有自来水,饮用水源被污染是很常见的事,人饮用了有疫毒的水是会引起肠炎腹泻。本人在山村生活了二十来年,山林里不仅有草木腐烂的毒,还有虫蛇野兽尸体腐烂的毒,这些都是疫毒。有人说山村空气好,其实不见得,山村里的脏乱问题,是健康的一大隐患。记得小时候在山村里,房子边上到处是鸡、鸭、狗的大便,因为家家户户都养猪,猪圈和人的厕所都在一起,所到之处闻到人和猪的大便味。野外更是常见到虫蛇野兽的尸体。

上个月北京来了个官员,吃饭过程中谈起了健康问题,我说到了农民为了一点小利益没有底线。对方觉得一个没有底线的农民,情绪上会安宁些,因为不要脸所以心理会宁静。其实不然,农民是今天弄到几个钱,讲话就打雷一样响亮,明天没钱了又可随人欺负的忍气吞声。比如去年金华有几个农民盯上我的腰包,到现在还死纠结着,这样的心态自然是不利健康的。加上对健康知识的无知,生活环境脏乱,村里某户人家嫁个女儿的酒席都要撑个半死的吃,这样的生活,能健康长寿是很难的。所以农村的人均寿命要比大城市里低。

所以研究中医,不能是某病某药某方的思路,而是要从“自然+生物+社会”的大角度去研究。万病都有因,世上没有无因之病。我不相信世上有偶然的事情,任何偶然的事情都是有很多必然的因素造成的结果。人会感受疫毒而生病,也一样有其必然性。我通过竺可桢的气候学,现代天文学等内容和中医的五运六气结合一起研究,去年夏天我对金华几个病人讲了去年冬天浙江流感的暴发性,还有今年正月死亡人数的增加,全都应验。还考虑到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,人民饮食结构、医疗卫生、社会活动等多方面的因素思考,接下来癌症病人的问题,更是一个急迫解决的大问题。

但生病要就要治,怎么治?

疫毒,南方较北方多,这主要在于南北气候特点的不同。同样疫毒,同处江南的浙江和江苏治疗也不太一样,更别说和北方的伤寒学说有很大的区别,这有明显的地方性。把北方的《伤寒论》、江苏吴门的温病学,和浙江绍派的外感病学进行比较,北方的伤学主要论寒邪为病(王叔和的《伤寒例》没被世人所重视,导致温病学滞后千年),创“六经辨证”体系;而吴门温病学则以“卫气营血辨证”和“三焦辨证”,主要论述外感温热之邪。而绍兴对外感病的研究,在伤寒和温病的基础上形成,以《通俗伤寒论》为主体所形成的一个学术群体,比如何廉臣、曹炳章、徐荣斋是其中的佼佼者。何廉臣著《重订广温热论》、《感证宝筏》,变化《伤寒论》成法,再给《通俗伤寒论》逐条勘证并加以发挥,使该书内容大增;曹炳章补何氏之未竟,增订《通俗伤寒论》中卷之下及下卷;徐荣斋著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加了很多心得体会,用按语的方式加入其中。研究方向以“六经统摄三焦”,提出寒温一统新论(以六经钤百病,为确定之总诀;以三焦赅疫证,为变通之捷径)。诊断方面望诊重观目,辨苔划分六经,首创腹诊;治疗方面辨证重湿,施治主化,用药轻灵;用药方面根据“越地卑湿、越人喜饮酒水”的习俗,选用质地轻清的芳香药、鲜品及药汁;还专设瘥后调理诸法,明确治养并重的特色。把外感病和内伤病融为一体。

疫毒腹泻,看似腹泻的内伤病,但实由外疫经口入体而患病,并且疫毒的致病特点和有区别,治疗上和其它的腹泻大不一样。

疫病腹泻,不外是湿热之邪毒,但因为疫毒致病迅速,所以疫毒腹泻的发病特点是见病人有明显的感染体征和症状,比如发烧(有还是高烧、或高烧所见的风动之症)、口渴、烦躁、神昏、抽搐等。

热毒炽盛

湿热毒邪结闭滞于肠胃,使热毒炽盛熏灼肠道。治疗要清热解毒为主,辅以凉血散结。

吴某,男,庆元人,某家电超市送货员工。2002年某次夏天乡下送货,饮食不洁而患腹泻,见肛门坠胀烧灼感,身体发烧(体温38.5度)、口渴、心烦。于是到乡卫生院看西医,用抗生素氟派酸治疗,症状依旧,人反觉得没精神。因卫生院的医生是我朋友,见些来电话向我询问,我教卫生院医生用鲜地蜈蚣草绞汁给病人服,另外针对肛门的重滞用西药解痉。药后不到一小时,体温渐渐的下降,人的精神好转,腹泻也止。才开车回庆元县城。

热毒内闭

某妇,金华人。2011年初夏食过夜鸡肉,见腹泻不止,因为已明确的知道是吃了过夜鸡肉而腹泻,也不当一回事,觉得拉完人就会好。到了傍晚见体温有些烧,以为是感冒了,也不去在意。到了夜里,体温更加高,并有些汗出。睡到半夜,见其呼吸急促,高烧,四肢厥冷,大便自遗于床上,家人急送到金华某大医院里挂急诊。医院诊为急性肠炎,用抗生素输液及退热的对症治疗,到了次日早上病人体温下降了些。但到了中午,体温又反复升高,并见抽搐,人亦见神昏。于是医院里加用清开灵、醒脑静等药进行治疗。但效果不理想,于是家属叫我去医院一诊。见病人昏迷,面色赤红,但四肢冰冷,身体躯干手按时间稍久见体内灼热,不时抽搐。此为热毒结闭而成热毒生风,治疗当急泻热开窍。泻热效果之速莫过于针刺,我用输液针头刺内庭、委中出血,再针灸针刺合谷、人中、上巨虚用强刺激的手法泄。再用中药:水牛角、生石膏、马齿苋、黄连、黄芩、郁金、厚朴、枳壳、全蝎、知母、钩藤、生大黄、党参等药,煎汁通过鼻饲进药。针药结合,病人体温退正常,神志清醒。热盛伤津,但也会使气阳随津而脱,但病情总是热毒为患,虽见热退,但温热药不能过用,于原处方加一味菟丝子以纳阳气。

对于疫热之毒的腹泻较多,治疗在于及时,并且治疗的药量要得剂果断下药,千万不能道听途说的谓谁谁所讲的“轻可去实”,轻可去实,指的是用气味轻清之药,能宣通气机,而不是指用药量很轻来治疗危急重症。

疫毒腹泻,最是损人。因为泄下使人元气速脱,高烧又更进一步耗损人体的能量,并且因为疫毒的作用,使人的肠道受损,已不再是单纯的其它腹泻,所以疫毒腹泻是一种急症,不能掉以轻心。

初治之时,果断重剂治疗,特别是鲜药汁大剂应用,效果的确很好,要强于干药。对于热毒疫腹泻,《伤寒杂病论》记载的“白头翁汤”治疗效果不错,但也是用重剂治疗,处方中白头翁二两、黄连三两、黄柏三两、秦皮三两。《伤寒杂病论》成书于东汉末年,汉时一两约等于现在的16克左右,二两白头翁不算多,但再加上后面的三味药,总量就很大了,并且全是清热解毒和燥湿的。不过对于肛门重滞的症状,白头翁汤的效果不理想,得再加枳壳、木香等通气药。

如果失治可误治,热毒会进一步炽盛,会形成热闭心窍或热毒生风的危症。所以对于腹泻并见发烧的情况,治疗一定得果断,不能拖延误。中医治疗上汗、吐、下三法是攻邪速三法,但也是损人元气的三法。攻病必损元气,这是必定之理。而疾病的泻下和发烧,同样是对人体的元气会造成快速的耗损。

图片

· 期待更多精彩内容...·

学习/创造/分享

分享生活健康

传承中医文化

共享中医知识

图片

阅读 41

上一篇 下一篇
推荐阅读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