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赶海观潮”后的“朔门情怀”-今日报
6月27日、28日,温州文化艺术发展基金扶持项目——由温州市委宣传部、温州市文广旅局、鹿城区人民政府出品,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创作的新编历史瓯剧《朔门潮》在温州大剧院成功试演,重现“千年商港”的繁华变迁,唱响戏曲故里“瓯曲金声”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《朔门潮》以南宋初期的温州朔门港为故事背景,剧情围绕着朔门读书郎周启运的命运展开,讲述了主人公面对家人遭遇海难、亲家退婚、债主逼债、先生为国捐躯等不公的命运,被迫承担起养家糊口责任,从顽强不屈、奋起抗争,到渐渐觉悟,带领商船远航重洋,谱写海上丝路篇章的故事。
戏迷观众过足了瘾,好评如潮。本期《文化温州》邀请了《朔门潮》部分主创团队成员谈背后的故事,还有文艺评论家、观众一起谈谈他们“赶海观潮”后的感受。
浅述周启运的人物脉络梳理
方汝将 《朔门潮》主演周启运扮演者、“梅花奖”获得者
原创历史瓯剧《朔门潮》的创作过程可谓波折连连,异常艰辛,特别是对于主人公周启运的人物设定,从一度创作的颠覆式调整到二度创作的立体式雕琢,经过了层层剥离又层层搭建的一系列“否定之否定”,最后呈现了一位“外在多面、内在统一”的瓯江畔耕读郎形象。
全剧七场戏,周启运场场不落,且几乎场场有爆点,这对于演员体力上的考验非常巨大。光有体力还远远不够,这个人物的塑造难度也是巨大的。最难的塑造点或者最独特的塑造点在于他又虚又实,演员要善于捕捉历史痕迹和剧情描述中的各种“实”来填充“虚”。同时,他又文又武,文中有武、武中有文,跟一般的书生或者武生都不同,也不是常规的文戏武演、武戏文演,他是骨子里流淌着“文脉”的“将士”。立准了这样的塑造和演绎基调,才得以在每一场的戏剧行动线中让人物清晰和丰满起来。
这个耕读郎从命运恶涛中战胜自我的力量,是来源于自身饱学重义的深层内力,还是至亲恩师爱人激励的各种外力,两者的比重既要可信,又要个性。而他的个性,也恰恰是千年之前朔门古港一带以航海为生的群体缩影的共性,重义、重孝、重情,是至真书生,是至诚儒商,也是至坚航者。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练中,不断摸索、调整、体悟、确立,再摸索、再调整、再体悟、再确立,才让自己的表演更深入、更立体地呈现出这样一个虚构又真实的周启运。
将舞蹈有机融合进戏曲里
王鹏 《朔门潮》编舞、温州市文化馆舞蹈编导
整体来说,这次《朔门潮》的舞蹈成分体量比较大。我在创作初期的时候与导演沟通,就是希望将舞蹈有机融合进戏曲里。在这一次戏曲里,我们以舞蹈为元素,做了两个方面的情绪渲染。一是有一种期待感,期待他们启程出航,等待他们满载而归。第二个是在迎接满载而归,在丝绸之路上,他们把货卖出来,然后到了西方的货回归的时候,正好与第一个方面相呼应。
在其他五场戏上,类似于传统戏剧“一桌两椅”的概念,我们把它突破为“四桌九凳”的概念,然后结合戏曲的虚拟性以及假定性空间。将戏里面的学堂的书桌合并之后,它就形成船的一个“异形”的外表,然后把凳子放在上面,就形成船沿的感觉,形成一个假定性的、正在运行的想象场景。
赶上了天时、地利与人和
胡胜盼 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
一个剧种,是有其特殊的剧种特性和艺术品格的。戏曲音乐唱腔设计的精准把握,是体现剧种标识的关键所在。戏曲四功五法,“唱”居首位。戏曲演员人物塑造需要极大地借助于唱腔,而唱腔设计者的智慧也需要通过演员的演唱得以展现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一出新编戏,如果能让演员唱得舒服,让观众听得顺耳,那这出戏至少已经成功了一半。《朔门潮》所占唱段比例是相当大的。蔡南正是本剧唱腔音乐设计。他深谙瓯剧剧种音乐特色,也极为熟悉方汝将、蔡晓秋等演员的演唱特点。《朔门潮》的唱腔音乐无疑是颇具瓯剧辨识度的。
一出新编戏出炉,实为不易。一出新编戏,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是轰轰烈烈几场后,刀枪入库悄无声。如此现象,几乎已成为当下多数新编戏发展走向的悲哀定数。我以为,《朔门潮》是有最大的可能摆脱这种“定数”的。因为,《朔门潮》赶上了天时、地利与人和。朔门古港遗址公园的成功建成势必会迎来温州文旅的“最美四月天”。千年商港、南戏故里,是一条纽带。纽带需要一个链接点。这个点,《朔门潮》自可自告奋勇。文旅搭台,瓯剧唱戏。看千年古港,走南戏故里,赏瓯剧《朔门潮》,当为美事。如此,一出好戏,成为一个温州故事,《朔门潮》就真的能挺立潮头了。
演出背后的艰辛令人触动
阮月 “小梅花奖”获得者、瓯剧小演员
在看戏的过程中,我一直在关注周启运这个角色,他独立自强,面对众人讥笑质疑和李大全提出刁钻的两难选择,他毅然决然继承父业,在海上驰骋,发挥他的勇敢与智慧。
方老师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精湛感人的,他一直教我以声音表达情感,在《朔门潮》这场戏中,他也是以婉转洪亮的声音表达了启运细腻的情感;也让我懂得了“文戏武唱”的技巧动作也是为情感服务,也展示了方老师深厚的功底;为了首演的完美呈现,在背后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,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,这种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让我悟到“梅花香自苦寒来”的真正意义所在。而我的“小梅花”奖也只是我的一个全新的起点,我会更加努力,未来也能为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。
《朔门潮》每个人都很精彩
金喜瓯四班的学员
第一次看到蔡晓秋、方汝将、胡涛三位老师同台演出,太幸福了。我在现场,忍不住跟着台上表演一起小声哼唱。蔡老师演的素平小姐动作很柔美,打扮也很漂亮,还换了好几套衣服。
《朔门潮》很有温州的特色,还贴近了生活,出现了平时我很喜欢吃的九层糕。方老师的表演十分细腻,一气呵成。在遇到海难的时候那个场景很生动,还有他回家后知道母亲被大浪卷走后伤心欲绝的表演,都把我看哭了。胡老师演得很威武很霸气,是一个很疼爱女儿的父亲。出海时在船上一抬脚的那个造型,把人物性格演得很生动。
还有瓯三班的其他哥哥姐姐虽然只演了群众,但是他们各自的身段动作,各种神态都表达出来了,也十分精彩。看了《朔门潮》,又想起了我们练功房里写着的那句话:台上一分钟、台下十年功,我以后一定要更认真地练功。
原标题:“赶海观潮”后的“朔门情怀”
记者戴卓蕾/整理
张啸龙/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