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

热议:修水县地图行政地图_修水县地图

发布时间:2023-03-14 01:14:26来源:互联网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一、题文

【题文】阅读图文资料,回答下列问题。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,属国家级贫困县,自古有“八山半水一分田,半分道路和庄园”之称。历史上,受片面追求农业“以粮为纲”观念的影响,修水县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0余万亩,增加至八十年代的170余万亩。左图为修水县地图,右图为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图。l4°E 14.5°E 中山10150632强烈流失 图例 中度流 (1)概括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的特征,并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。俗话说“雾芽吸尽香龙脂,峻山秀水出好茶”。茶树适宜种植在雨量充沛、土壤偏酸性的低山丘陵缓坡处。修水县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产茶地,该县的“宁红茶”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。(2)分析修水县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。一个熟练的采茶工需一周时间才能采完一亩鲜茶。修水县目前有茶园约8万亩,每年3~4月与9~10月为采茶高峰期,近年来面临采茶工短缺的问题。(3)从茶叶生产角度,说出采茶工短缺的原因,并提出解决措施。

二、解答

【答案】(1)特征:水土流失面积广(或面积增大);主要集中分布在丘陵、低山地貌区;以轻度流失为主,其次是中度和强度流失;植被覆盖率越高,流失程度越轻。主要原因:地势起伏较大;降水量大,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;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严重。(2)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降水丰富,所以空气湿度大/多云雾;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,地势起伏较大,利于排水;河流众多,灌溉水源充足;土壤偏酸性,适宜茶树生长;历史悠久,茶叶生产经验丰富。(3)原因:茶叶采摘时间集中;人工采摘效率较低,耗时长;种植规模大(3选2)措施:培训采茶工人,提高工作效率;提高采茶机械化水平;提高采茶工的工资待遇。(3选2)

三、分析

【解析】【分析】本题考查修水县水土流失面积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、修水县茶叶生产的条件及采茶工短缺的原因等知识点,结合图文材料及基础知识不难解答,注意从统计图、文字中提取有用信息。【详解】(1)根据图中的两幅图,概况图中信息即可,要注意两幅饼状图对应的图名,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。“修水县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0余万亩,增加至八十年代的170余万亩”,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面积广,面积增大。从类型方面看,丘陵、低山地貌区水土流失比重高;以轻度流失为主,达到76.1万亩;其次是中度和强度流失,分别占49.5和42.7万亩。结合数据分析可知,植被覆盖率越高,流失程度越轻。(2)农业区位优势条件的分析,结合图文信息材料作答。文字材料中涉及的因素有气候、土壤、地形、历史,图中有河流信息。由于题中动词为“分析”,答题时要注意“因-果”逻辑关系。“茶树适宜种植在雨量充沛”,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降水丰富,所以空气湿度大、多云雾;“茶树适宜种植在低山丘陵缓坡处”,该地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,地势起伏较大,利于排水;河流众多,灌溉水源充足;“茶树适宜种植在土壤偏酸性”的地方,该地土壤偏酸性,适宜茶树生长;修水县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产茶地,该县的“宁红茶”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,历史悠久,茶叶生产经验丰富。(3)此题较为灵活,应充分理解材料信息。“1个熟练的采茶工需一周时间才能完成一亩鲜茶”,说明人工采茶耗时长、效率低、劳动强度大,也反映了机械化水平低;因此,解决措施中,可以加强对采茶工人的专业培养,提高工作效率。或者引进机械化设备,提高机械化水平,减少对采茶工数量的依赖。“目前茶园约8万亩”,说明茶园面积大,种植规模大,需要采茶工数量大;“每年3-4月和9-10月为采茶高峰期”说明茶叶采摘时间不均匀,较集中,意味着较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采茶工。当然,除了茶叶生产角度外,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,大量采茶工可能流入了城市中,寻求更高的经济收入。因此,提高采茶工的工资待遇是解决采茶工短缺的一种有效措施,吸引人口从城镇回流。

本文到此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上一篇 下一篇
推荐阅读 more